10月27日—29日,河池市2025年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项目在金城江、宜州、罗城等5个县(区)有序推进,650万尾优质鱼苗陆续投放至龙江河、武阳江等重点流域,为当地母亲河注入新的生态活力。
宜州区在刘三姐镇马山塘屯大洲湾码头开展增殖放流仪式。
河池市严格对标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署,紧密结合本地水域生态特点,精心制定项目实施方案,明确组织架构与实施标准。
【资料图】
项目对放流品种与规模进行了精准规划,总计投放赤眼鳟615万尾、倒刺鲃5万尾、鲢鱼30万尾,其中鲢鱼标志苗种数量不低于放流总数的0.1%。每种鱼苗都有严格的规格要求:赤眼鳟、倒刺鲃平均全长需达3厘米以上,鲢鱼平均全长不低于10厘米,标志鲢鱼则不低于12厘米,确保每一尾鱼苗都能适应水域环境,健康成长。
罗城在武阳江河段中良码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。
苗种采购环节坚持“阳光操作”,从源头上杜绝了外来种、杂交种对本土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冲击。
“苗种质量是增殖放流工作的核心,我们建立了全链条监管机制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可控、可靠。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。
本次放流活动在5个县(区)的多个重点水域同步展开。金城江区涵盖慧美桨板基地龙江河水域、龙江第一湾景区、长老乡长老河水域;宜州区布局刘三姐镇马山塘屯大洲湾码头、祥贝乡祥贝大桥、庆远镇叶茂渔业社等6个点位;罗城、环江、凤山也分别在武阳江河段、东兴镇水域、观音河等重点流域设置投放点,实现了生态保护精准覆盖。
验收抽样测量鱼苗规格。
放流结束后,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将加强执法巡查,在重点水域设置标识牌,严厉打击偷捕、电鱼、炸鱼等违法行为,杜绝“边放边捕”现象。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宣传,引导公众参与监督,如有误捕应及时放回原水域,共同营造“人人关心生态、共同守护碧水”的良好氛围。
这场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,将有效补充河池市主要河流的水生生物种群数量,提升生物多样性,改善水域生态环境,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生态活力。
下一步,河池市将持续完善增殖放流长效机制,加强后续监测评估,探索“生态保护+产业发展”的创新模式,让碧水清流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。
互联 25-10-31
资讯 25-10-31
资讯 25-10-31
资讯 25-10-30
互联 25-10-30
资讯 25-10-30
互联 25-10-30
资讯 25-10-30
资讯 25-10-30
互联 25-10-30
互联 25-10-30
互联 25-10-30
互联 25-10-30
资讯 25-10-30
互联 25-10-30
资讯 25-10-30
互联 25-10-30
资讯 25-10-30
互联 25-10-30
